原住民祖先發祥地碑簡介
根據卑南族口述傳說,臺灣原來是沉在海底的,蘭嶼和綠島之間有陸地相連。後來,臺灣島浮出海面,原來居住的陸地沉入了海底,連太陽和月亮也不見了,只剩下五位兄弟姊妹存活下來。其中一位男孩被推上天,成為太陽,一位女孩成為月亮,其他的一男二女,漂流到臺東太麻里鄉三和村及華源村附近的山上。而這個登陸的地方族人稱為「陸發安」或「巴拿巴拿樣」,在卑南族語裡,就是發祥地的意思。亦為原住民祖先發祥地碑所在。民國49年在三和村海邊旁的山坡上豎立「臺灣原住民祖先發祥地」,八十年代經地方人建議,才引起重視,由縣府爭取經費重新整建擴大園區面積及設施、加設解說牌、雕刻建物等美化、綠化,才有至今的規模。每年清明節前後,知本、建和兩社的卑南族人,都會前來祭祖,表達慎終追遠不忘祖先之恩。東河鄉都蘭部落的阿美族人為履行先人交代,也在此立祀台,定期前來祭拜表達懷念祖先之意。原住民祖先發祥地碑現場有卑南族遷徙說明、艱辛遷徙紀念圖、卑南族紀念碑文、紀念石碑,可循水泥階梯前進,一一瀏覽,協助遊客和原住民的後代更瞭解原住民遷徙到臺灣的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