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城隍廟簡介
城隍信仰在中國源遠流長。其原為城市守護神,後逐漸演變為陰間的管理者,指揮冥界鬼卒賞善罰惡,因此,不少人對城隍廟抱有陰森恐怖的印象。然而,重視慎終追遠的台灣人,不妨將城隍視為溝通陰陽兩界的媒介,透過這層關係,可讓我們與身在他界的先人有更緊密的連結。台灣光復初期,一群新竹、苗栗的地方人士到屏東經商定居,並迎請城隍作為守護神。但因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移回新竹原廟安置,相當不便,信眾遂決定自行雕塑神像供奉,並於民國53年建廟,75年重建為今日樣貌。都城隍廟為兩棟式建築,廟宇本體主祀城隍,民國95年落成的新殿則供奉五路財神及太歲星君等。兩者外觀皆為四層樓建築,外觀壯麗巍峨,美侖美奐。每年農曆5月11日起舉行為期三天的祈安禮斗法會,與7月8~10日的普渡法會,並為廟方年度兩大盛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