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毛城園區(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)簡介
屹立於淡水三百餘年的紅毛城以亮眼的朱紅色外牆為其特色,園區裡有荷西時代、清領時期以及日據時代的建物,是臺灣現存古老的建築之一,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統治臺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「聖多明哥城」,但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,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,並命名為「安東尼堡」。當時漢人稱呼荷蘭人為紅毛,因此這個城就被他們稱作「紅毛城」。1724年,當時的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王汧開始整修紅毛城,增闢了四座外圍城門。1867年以後,紅毛城開始由英國政府租用,作為領事館,並於其旁興建領事官邸。先後經歷西、荷、明鄭、清朝和英、美、澳的管轄,身世宛如一部臺灣史的活見證。於1984年底開放參觀的紅毛城古蹟區,包括了城堡式的主堡、洋樓式的領事官邸及清代城門的南門等;其建築同時兼具軍事防守、領事辦公及地牢等不同的功能。沿著拱圈迴廊走至紅毛城前廣場,向外眺望淡水河與觀音山的景色,淡水八景之一的「戍臺夕照」即座落於此,落日餘暉之美不容錯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