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水龍山寺簡介
位於淡水老街巷弄內,隱身於市場之中的淡水龍山寺,是臺灣現存的五大龍山寺之一,淡水龍山寺建於1858年,主祀觀世音菩薩,狹長的街屋型廟宇早年前有廣闊的廟埕、後有花園庭院,不僅是淡水的信仰中心之一,更兼具地方自治與自衛功能,與清水巖、鄞山寺、福佑宮合稱「淡水四大廟宇」。 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龍山寺是泉州三邑人的信仰中心,清代以來,三邑人即是渡海來臺開墾的漢人主力,掌握臺灣各地的商業利益,也帶來了原鄉的宗教與建築,影響臺灣文化甚鉅,淡水龍山寺由福建晉江龍山寺分靈而來,成為三邑人在淡水的重要集會中心,正殿供奉的觀音神像莊嚴,雕刻精美細緻,寺廟正面的建築皆以觀音石為建材,整修時也盡可能恢復創建年代風格,如此用心,使古剎更顯彌足珍貴。 慈航普度淡水龍山寺保存了眾多石碑、匾額、石柱等歷史文物,懸於寺廟中的「慈航普度」更是必訪之匾額,1884年清法戰爭時淡水成為兩軍短兵相接的地區,相傳當年淡水龍山寺觀音佛祖在戰爭時顯靈,保護了淡水居民不受戰爭危害,1886年臺灣巡撫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賜匾「慈航普度」,感念觀音佛祖的相助,守護淡水的安全。